首页 > 中心动态 > 正文

“新史料与新视角:中国中古史青年学者论坛”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4-06-18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2024年6月15—16日,“新史料与新视角:中国中古史青年学者论坛”于广州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由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广州大学荔湾研究生院联合主办,《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唐文明研究院协办,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广州大学荔湾研究生院承办。来自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暨南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辽宁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汕头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以及广东省社科院、贵州省社科院、西安博物院、广州市档案馆等科研单位馆院的近六十名学者参与了这次论坛。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王元林教授主持了15日上午的开幕式。论坛开幕式上,广州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禤健聪教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夏炎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冯立君教授、《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副主编董石桃教授致辞。五位教授在致辞中向广大莅临青年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给予高度期待。

长期以来,中古史研究方兴未艾,学术传承十分重要。主旨报告,中山大学王承文教授《唐代安南地区军事制度及其成因论考——以越南新出<青梅社钟铭>为线索的考察》、陕西师范大学冯立君教授《隋代高丽之役与突厥联动》、河南大学耿元骊教授《唐代西州百姓日常生活研究》、广州大学王睿副教授《<粟特语词典>汉译与中国粟特学》四位学者在中古史研究中展现出的世界史眼光,体现了唐代西北、东北、岭南以及中外交流等方面研究的价值,评述了各研究在中古史领域的学术意义。

分论坛一“碑记与社会”,南开大学史正玉博士《独孤及刺舒政绩与安史之乱后的江淮治理》、中山大学罗亮博士《<李万荣墓志>所见唐中期河南政局》、广州大学林泽杰博士《虚实之间:石刻碑志所见唐代宗朝的滑亳镇社会治理与政治逻辑》、河南大学朱旭亮博士《中晚唐淮西“河朔化”与军政文化之衍生》、南开大学杨世杰博士《<新修福成寺记>与唐后期成都地方社会》、西安博物院王璐博士《划东西而肃阴阳:安史之乱后唐长安宫城礼仪空间的重塑》等六位青年学者做了精彩的发言,并与参会代表进行了激烈的论辩。

分论坛二“宗教与文化”,青海师范大学博士生杨紫荆《杜光庭与李冰父子信仰关系研究》、广州市档案馆孟昭锋博士《东晋至隋代道教洞天福地探究》、广州大学宋婷副教授《天地常经 古今通谊——中古碑志书写中的“大一统”观念》、中山大学吴凌杰博士《“西方来客”与“英雄祖先”:唐代僧道管理及其圣贤认知》、陕西师范大学吴小龙博士《新罗僧入唐与九世纪后唐罗佛教交流探析》、复旦大学博士生王艳《光辉之下:鉴真弟子僧思托与相律东传》等做了精彩的发言,并与参会代表进行了互动交流。

分论坛三“军事、城市与政治”,陕西师范大学张明博士《神策军早期历史发覆》、山东大学张驰博士《西北军镇格局与安史之乱初期玄肃二帝关系》、汕头大学黄图川博士《唐代“三日而听政”问题初探》、辽宁大学卜天舒博士《再论唐代的驮马运输制度》等学者做了精彩的发言,并与参会代表进行了互动交流。

分论坛四“墓志、文书与家族”浙江师范大学关健赟博士《中古后期琅琊王氏的“中央化”与“地著化”——以唐代越州王羲之祠堂为线索》、暨南大学梁陈博士《唐长安城的官僚家族及其居住形态—以“三戟某家”为中心的考察》、南开大学鲍隆轩博士《族祀、国礼与利权:隋唐时代的先贤墓祠祭祀与宗族乡土经营》、西北大学梁雨昕博士《新见唐<独孤奉先墓志>考释》、青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张亚红《“平凉户”之殇——拓跋焘时期入魏北凉王室及官吏人生境遇探因》、广州大学于笛博士《淮西之役过后唐后期淮蔡秩序恢复与人心安抚措施再探—以墓志材料为中心考察》等学者做了精彩的发言,并与参会代表进行了互动交流。

四个分论坛,青年学者充分交流了各自研究成果。会议闭幕式上,王元林教授和夏炎教授对此次会议延续学术传承、传递学术热情的重要意义作出高度肯定,并勉励与会青年学者继续勇攀学术高峰。会后,与会代表考察了广州相关的博物馆与古迹。这次中国中古史青年论坛,为中国中古史青年学者提供了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加强了各高校中古史研究的联系。青年学者通过激烈的讨论与论辩,提高了认知与心得,收获颇丰,也认识到新史料与新角度对中古史研究的重大意义。借此次会议,广州大学历史系古代史研究也扩大了在全国历史学界的影响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