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动态 > 正文

人文学院第十五期博士后学术沙龙活动——马晴晴博士主讲 《<大疑录>言宋儒“以外道为祖述”考辨》

发布时间:2024-06-04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2024年3月22日,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在文逸楼227室举行了第十五期博士后学术沙龙。本期沙龙主要介绍了日本德川幕府时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儒学家贝原益轩及其代表著作《大疑录》对于宋代理学的相关研究与评判。在其著作《大疑录》中,贝原益轩从宇宙观、道德观、人文观、价值观、生命观等多个方面剖析了宋儒对“圣人之教”的背离,分析了宋儒背离“圣人之教”的原因是“以外道为祖述”。同时出席本次博士后沙龙活动的还有文学系、语言学系和历史系的博士后及研究生。

图一 主讲人分享

活动伊始,人文学院博士后郭姝伶对主讲人马晴晴、与谈人谢彦丽和刘玉青进行介绍。随后,主讲人马晴晴博士分别从理气观看宋儒对天地之性的分割、从孔子学说看宋儒的“别立门户”、从宇宙本体看宋儒的“用无极说太极”三方面展开陈述。

首先,从理气观看宋儒对天地之性的分割。马晴晴博士通过孔孟思想核心与程朱理学思想核心中的“心性论”,分析了贝原益轩否定“性即理”命题的原因,认为贝原益轩是站在“气”论思想的立场批判宋代理学家对“天地之性”的割裂。其次,从孔子学说看宋儒的“别立门户”。马晴晴博士认为贝原益轩推崇孔子学说,在他看来,宋儒最大缺陷就是援佛入儒,没有一以贯之孔子学说而显得“繁衍”。特别是在“性善”与“性恶”问题上,贝原益轩提出了用“变”“常”这两个概念范畴去解释人性“善恶”问题。最后,从宇宙本体看宋儒的“用无极说太极”。马晴晴博士认为对于“无极而太极”这个概念,就其内容而言,学界已经研究得比较充分。与一般学者的研究视角不同,贝原益轩着眼于文献考察和宇宙本体论,重点对“太极”和“无极”两个词语的本义进行讨论,有理有据,令人耳目一新。

随后,两位与谈人刘玉青博士和谢彦丽博士结合自身学科背景,分享了对于本次主题沙龙的感想和体会。刘玉青博士结合自己文献学、近代史的研究背景指出在阐述时可以考虑宋代理学文献的版本流传对于贝原益轩学术思想的影响,同时作为日本儒学家贝原益轩所处的社会背景对其批判朱子学是否起到作用、作者本人是否到过中国或者与岭南儒学家是否有过交集。谢彦丽博士则从报告中涉及到的“无极”“心性论”“善恶论”等相关哲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看法,并指出贝原益轩在《大疑录》中所“疑”的观点是否客观,其学术思想是否继续被传承。在提问环节,历史系郭姝伶博士就贝原益轩早年经历及其家族背景是否对他的学术思想产生影响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历史系李彦佚博士就其收集的资料,对本次主题报告内容做了史料的补充。

伴随着师生们间的热情互动,思想碰撞,人文学院第十五期博士后沙龙活动圆满结束。今后,学院继续以此为平台,积极促进学术对话,为人文学院的博士后和研究生打造一个开放创新的科研交流平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