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动态 > 正文

中心科研人员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会与田野调查简报

发布时间:2023-11-05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2023年9月15-17日,由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集美大学联合主办,集美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集美大学海洋文化与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海洋文化传承发展高峰论坛”在厦门集美大学举行。论坛主旨报告上,王元林教授以《广东海洋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丰富内涵》为题,从广东的商贸、政治、海防、广州十三行等议题研讨海丝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可行性。

2023年10月25-27日,“第二届‘江南文化▪岭南文化’论坛”在上海召开,论坛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主办。中心主任王元林教授在论坛上作了“交流互鉴,推进岭南文化在人文湾区的传承与发展”的学术报告,他指出岭南文化与江南文化在建立文化自信、构建中国文化的气派与话语权以及引领中国文化走出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3年11月3-5日,“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23▪史学)明清历史与近代世界”学术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中山大学主办,中山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和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承办。中心主任王元林教授在大会上作了“商儒两显的广州行商个案:义成行行商叶上林(廷勋)事迹考析”的学术报告,并与与会学者展开了学术交流与探讨。

2023年9月底至11月初,孟霜桥在河北、山西、山东的主要佛教石刻收藏地和部分石窟寺进行了专项考古调查。实地考察了河北定州中山博物馆、邺城佛教造像博物馆、山西省博物院、太原天龙山石窟、沁县南涅水石刻馆、山东青州市博物馆。对馆藏北齐造像(窟龛)的形制、题材、组合、纹饰等进行了认真观察和深入分析,并在有条件的部分场馆对造像和铭文做了调查摄影。本次调查与孟霜桥主持的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齐新净土信仰的来源研究——以造像材料为中心》相结合,对研究北齐佛教造像及其所反映信仰具有重要意义,是深入贯彻落实“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要求的一次学术实践。

2023年10月10-13日,“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科技考古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全国第十六届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在上海召开,研讨会由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主办,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上海博物馆和上海市人类学学会考古人类学专业委员会承办,共计30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与会。中心张烨昆博士后参加会议并提交了题为《显微CT技术在植物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以南宁河旁贝丘遗址发现的植物遗存为例》的学术报告。报告综述了显微CT技术在植物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案例,并以南宁河旁贝丘遗址为例具体介绍了该技术在中国植物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与研究发现,表明显微CT技术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和研究潜力。

2023年10月27-30日,“中国古代动植物资源利用的考古学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中国植物考古学术研讨会▪第十二届中国动物考古学术研讨会”在山东临淄召开,研讨会由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中国考古学会植物考古专业委员会、中国考古学会动物考古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淄博市临淄区人民政府承办,共计20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与会。中心张烨昆博士后参加会议并与动植物考古研究领域的学者展开交流学习。

2023年10月26日,我校人文学院林泽杰老师参加由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主办、陕西师范大学与延边大学联合承办的中国朝鲜史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参加会议人数多达百余人,是近年来最为盛大的朝鲜史学会会议。会上,林泽杰老师宣读论文《21世纪以来中古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史研究综述——以海峡两岸为中心》,认为21世纪以来的研究主要涉及史料整理、政治军事、宗教与文化、移民与社会、历法与礼学、考古与艺术等多个领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