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中心博士后谢彦丽、刘玉青、肖艺伟等赴外省参加数场学术研讨会,提交学术论文并展开交流。
7月22—24日,“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第八届理事会换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海洋中国与世界”学术研讨会”在泉州召开,由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共计10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参会。中心谢彦丽博士后参加会议并作题为《广州十三行商馆区的“吕宋行”考析——兼述16—19世纪初广州口岸的西班牙贸易活动》的学术报告。报告从广州十三行商馆区西班牙商馆的名称、存续和建筑出发,阐述了广州口岸西班牙贸易活动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对现有中西关系历史发展的认识予以补充。同行专家对报告做出了评议,提出了修改意见,有助于作者完善研究,以及进一步发掘广州十三行与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研究的新范畴。
8月19日—20日,“首届北京大学博雅史学论坛”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办,总计约20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与会。中心肖艺伟博士后参加会议并作题为《20世纪初美国银行改革理念在菲律宾的实践》的学术报告。报告讨论了20世纪初期的全球帝国扩张浪潮下美国银行专家尝试按照美国银行改革运动经验改造菲律宾金融体系的历史。北京大学亚非拉教研室昝涛老师对报告进行了评议,并提出了重要的修改意见。
8月29日—10日,“第二届舆图研究学术研讨会——古旧地图测绘方法与文化内涵”在北京召开,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共计5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与会。中心刘玉青博士后参加会议并作题为《光绪<广东舆地全图>的源流及应用:——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学术报告。报告围绕光绪二十三年版《广东舆地全图》展开了地图绘制史的梳理,考察了近代测绘技术在岭南地区的发展与转型。同时,对该图进行历史河网与地名的考订,以GIS为技术手段,定量重建了该区的水道格局,以此探讨传统水运交通下的区域商贸网络发展。该报告得到了同行专家的肯定,并提出了相关的修改意见,为广州十三行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前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