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心动态 > 正文

“广州十三行与海上丝路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暨“广州十三行与海上丝路研究”高峰论坛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1-12-02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11月28日,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广州十三行与海上丝路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暨“广州十三行与海上丝路研究”高峰论坛在广州大学(大学城校区)行政西楼二楼会议厅举办。广州大学广州十三行研究中心主任王元林教授及中心其它老师出席会议。

广州大学党委书记屈哨兵,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张知干出席揭牌仪式暨高峰论坛并分别致辞,广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其学主持仪式。

(屈哨兵书记致辞)

在致辞中,屈哨兵书记表示,省社科联率先倡议、超前布局、提前运筹成立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与广州大学 “理厚工精、文优教特、交叉融合、创新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高度契合。“广州十三行与海上丝路重点实验室”之所以能跻身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首发阵容并落地广州大学,正是这一思想共识、理念认同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最好例证和生动注脚。

广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广州十三行与海上丝路重点实验室”主任孙延明介绍重点实验室的创建构想和筹建情况。接下来为揭牌仪式,首先省社科联和广州大学双方共同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揭牌。

(广州十三行与海上丝路重点实验室揭牌)

在揭牌仪式后,张知干书记代表省社科联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对出席揭牌仪式暨高峰论坛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我省社科事业发展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致以崇高敬意,对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创建伊始展现的蓬勃生机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在全党全国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热潮之际,在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向全世界宣示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之时,为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广州十三行与海上丝路重点实验室”揭牌并举办“广州十三行与海上丝路研究”高峰论坛,同时为广州大学新成立的省社科研究基地授牌,是广东社科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具体体现,是我省社科事业繁荣发展特别是广州大学社科工作欣欣向荣的精彩呈现。

省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曾赠,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李翰敏和省政府参事、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广州十三行与海上丝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黎等出席。省社科联顾问、《南方智库专报》主编王永平研究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原副馆长、中国档案学会档案文献编纂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清宫史研究会秘书长李国荣研究员,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吴坚研究员,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省记协副主席顾涧清研究员,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中国地理学会副秘书长刘云刚教授等5位专家学者作主旨演讲。

王永平研究员在主旨演讲中结合主编《南方智库专报》的丰富实践和理性思考,认为新发展阶段社科界提升决策咨询服务质量关键是要聚焦主题、抓住主线、立足主业,精心选题、精准调研、精心写作、精心修改、精心组织,切实建睿智之言、献务实良策、彰学人担当。

李国荣研究员作了题为《从清宫档案看康雍乾盛世的中西文化交流》的主旨演讲。李国荣研究员通过翔实的清宫档案资料,引导大家领略康雍乾盛世时期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独特魅力,并就活化历史档案奏响中西人文交流新乐章、助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分享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吴坚研究员围绕“一带一路”国际人才治理与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个话题,阐述了推进新时代“一带一路”国际人才治理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理论体系和实践策略,着重就如何培养新时代国际人才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创新驱动、决策参考和发展动力等提出了对策性意见建议。

顾涧清研究员在主旨演讲中结合曾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海上丝路经典城市综合考察活动”和个人长期持续关注研究海上丝路的收获,认为海上丝路是一条跨越古今、贯通中外的文明进步路,当不以日月为限、不以山海为远,奋力推进海上丝路文明交流互鉴,并就广东、广州牵头加快海上丝路遗址跨国申遗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刘云刚教授作了题为《海洋领土化与南海海洋治理实践》的主旨演讲。他在演讲中指出,南海是中国最大的边缘海,是重要的地缘政治角力场,是中国走向海洋强国的新起点,是中国走向海洋时代的新挑战,必须增强战略远见和务实运筹,立足于地、问计于民,积极为持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态势、打造安全便捷通道、实现永续和平发展。

(与会代表合影)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