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5日上午,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回顾广州港航发展历程,总结发展经验,推动广州港航高质量发展,为广州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建言献策。广州港务局、广州港集团和广州港航协会联合举办的《广州港志》首发仪式隆重举行。

2012年7月18日,时任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在黄埔区现场办公会上首次提出编纂《黄埔港志》的指示。广州港务局和广州港集团领导高度重视该项工作,考虑到广州港与黄埔港在历史上密不可分,港区范围交错重叠以及广州港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经咨询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将广州港和黄埔港合并编志,名称定为《广州港志》。记叙公元前214年—2015年12月期间广州港前身黄埔港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状况以及广州港生产和经营管理等各项主体业务的现状,完整体现广州(黄埔)港从古代内河港发展成为世界知名海港及华南地区综合性主枢纽港和集装箱干线港的发展历程。与广州大学广州十三行研究中心及暨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负责港志的具体编纂工作,冷东教授及王元林教授担任课题组负责人。
暨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及广州大学广州十三行研究中心专家团队为了保障完成高质量的港志成果,深入广州港务局及广州港集团的档案室、中山图书馆、广州图书馆、广东省档案馆、广东省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国家档案馆、广州地方志办公室等单位,全面收集了有关广州港的历史文献 (包括金石、碑刻、地方文献等)文物与文化遗迹的照片、图像等,并参考了有关以往广州港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详实严谨的学术分析和史料数据整理。并实地考察了广州港的主要港区如黄埔港区、内河港区、新沙港区、南沙港区,与各港区的领导同志、一线员工座谈调研,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更加细致深刻的掌握了各港区海港水域陆域、发展变化、未来趋势,成为编篡港志的可靠保障。课题组还实地调研了各驻港单位,如广州海事局、广州海关等单位,详细了解了各驻港单位的工作职责、历史沿革、发展过程,使得港志的内容更加详实。经过各单位的共同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部《广州港志》,作为广州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份礼物呈现给读者。

《广州港志》作为广州市在编的101部部门志行业志丛书中第一部首发的志书,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呈现给读者,意义非凡。在来自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有限公司、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中交广州航道局、中交四航院、中外运、粤安航运公司、广州大学、广州港务局和广州港集团等广州港航业界的老领导、负责人和行业劳模代表等60多人共同见证下,原交通部副部长洪善祥,原广州市政协主席林元和,广州市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小勉,原广州港务局长黄国胜、常敏,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黄小晶,广州港务局长陈洪先,广州港集团董事长蔡锦龙共同为《广州港志》首发暨广州港航发展图片展揭幕。

在《广州港志》首发和图片展开幕式上,黄小晶代表市地方志办公室对《广州港志》首发表示热烈祝贺。她表示,《广州港志》作为权威性资料文献,把广州港的历史和现状,完整、系统、真实、准确地记载下来,对传承和发扬广州港厚重的历史文化,推动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和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李小勉希望《广州港志》能够把前人和今人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作为港口历史文化代代相传,激励今人,启示来者,为经济建设服务,为文化传承服务。同时希望广州港人能继续秉承开拓进取的优良作风,不忘初心、勇立潮头、持续奋斗,续写“千年大港”更华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