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大學 肖楚熊
在中山大學“廣州與世界”高峰論壇閉幕會上,廣州大學徐俊忠副校長作主持,中山大學副校長陳春聲作總結,陳教授的總結全面而豐富,細膩而深刻,親切而發人深思,作為廣州高峰論壇籌備的總策劃人,陳教授可謂親力親為,細緻入微,對廣州論壇的主題和內容也有深刻體會,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陳教授很有意思,把按照大會準備的內容叫做官方文式,時而讀讀官方文式,時而侃侃而談對廣州論壇的個人見解,談個人見解時語言輕快而生動,許多真切的感受一股腦兒傾瀉而出,念官方文書的時候雖潮汕口音重,但也不失穩重而流暢。這是我見過的最為親切的副校長,真的是很難得。
徐俊忠副校長也應該是屬於此類人物,直爽,不喜拐彎抹角,注重實效,講究實際。他們都是來自汕頭,包括師公趙令揚教授在內,這兩天所遇到的潮汕學者專家也真不少,鄉音無改語亦奇。有陳平原教授、蔡鴻生教授、章文欽教授、陳春聲教授、徐俊忠教授、趙令揚教授、以及李木妙教授等。當然大凡教授級別,尤其是知名學者專家之列,總是和藹可親,儒雅謙遜,文質彬彬,談吐優雅,如台灣清華大學的蘇精教授、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袁清教授、澳門文化雜誌主編黃曉峰教授、澳門鏡海學院院長劉月蓮教授,廣州大學冷東教授等等。澳門文化雜誌主編黃曉峰教授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他更像個老頑童,無拘無束,敢說敢做,大肚扁扁,初見面就能夠迅速記住你的名字,更喜歡開玩笑,玩幽默。當問到我的名字的時候,就說我們剛從楚雄回來,難怪這麼熟悉,張超傑報上自己的名字后,他又接了一句,不得了不得了,傑已經有超于常人了,超傑則更超于人。吃完飯回過頭又跟我說,你應當做一本語錄,叫“冷東優雅經典語錄”。末了離開廣州,臨行前曾再三囑咐說要我們去澳門找他們這兩位伉儷,讓我們儘快與他們取得聯繫,在澳門搞一個短期訪學,食宿由他們全負責。這種小規模短期的訪學雖然並不一定能夠見得成效,但對於我們開拓視野,增進友誼,深化認識都有一定的作用。我非常激動,非常期待這次訪學能夠早點來臨。
(中山大學副校長陳春聲)
(廣州大學副校長徐俊忠)
要說廣州十三行國際研討會,相對於廣州高峰論壇來講,也是屬於小規模的方式,我們的設備稍微比較簡陋,會議的規模與論壇不可同日而語,但從研討會的籌備上來講,我們卻一點都不遜色。
這次研討會在一年以前就已經開始籌備了,而我也在差不多一年的時間里都參與了此過程,尤其是在臨近的十來天,更是跟著冷東老師忙得昏天暗地。
研討會當日,本地專家學者報到,開幕式即將開始,徐俊忠副校長也已經早早到前臺等候各位的光臨,對著荔灣區的一位女領導敬起了軍禮,樣子甚是頑皮可愛,應該說我常見到我們這位副校長笑容可掬,神情定逸,爽朗精神的樣子。其他如廣州市社科聯主席顧澗清、荔灣區宣傳部部長李黎、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蔡鴻生、香港大學前任院長趙令揚教授等人也都陸續到了。
(“廣州十三行與清代中外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現場)
(十三行油畫輻)
(代表報到:從左至右:章文欽教授、李慶新教授、黃啟臣教授、蔡鴻生教授)
(多年師徒中山大學章文欽教授與蔡鴻生教授)
(合影留念:張其學處長、顧澗清主席、徐俊忠副校長、荔灣區領導)
(與會專家代表陸續到會)
(冷東教授作主持,蔡香玉博士翻譯)
(與會專家代表)
(徐俊忠副校長致辭)
(廣州市社科聯顧澗清主席致辭)
(荔灣區宣傳部李黎部長致辭)
(我,曾陽漾老師,潘剛兒老師)
(合影留念)
(黃啟臣老師接受媒體的採訪。感謝黃啟臣老師贈送的兩本厚厚的書,還題了“肖楚熊博士雅正”,讓他們“羡慕”了,呵呵。)
(蔡鴻生教授作主題發言)
(趙令揚教授)
(趙令揚教授,幽默風趣,舉動稍慢,但思維敏捷。是我師公了,他師傅又是羅香林,羅香林的師傅是我的偶像梁啟超和王國維,打趣的說一句,原來我們可以將關係推到美國庚子賠款返還時代,扯到梁啟超先生身上。不過我這基本上屬於意淫,想想就打住了。)
(趙春晨教授,學人的純粹,敦厚而實,當年北大碩士)
(范岱克教授,新時代學生學術偶像,他將在中外關係史研究地位上留下重要一席之地,他老師衛思韓,衛思韓老師費正清,費正清的老師的老師又是寫那本《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編年史》的馬士,他們都是名家大家)
(台灣清華大學蘇精教授)
(茶歇小憩)
(分會議小組)
(分會議小組)
(分會議小組)
(蔡香玉博士)
(潘剛兒教授)
(潘劍芬博士)
(王發志師兄館員)
(蘇珊,後面的那位是陳英英教授))
(社科院趙立人教授,唱歌高手,尤其是擅蘇聯及愛爾蘭風格)
(會場)
(會場)
(李木妙老師)
冷凍老師做主持人,蔡香玉博士擔當翻譯,蔡博士專業而優雅,在這種高格調的研討會上,中英文的方式,也著實提高了研討會的檔次。徐俊忠副校長致辭,強調了廣州大學對十三行研究的重視,強調了廣州大學十三行研究中心的四大功能,為廣州十三行研究今後的發展提出了展望。顧澗清主席和李黎部長分別就十三行相關的議題提出了倡議和表達了意見。
會議的日程非常緊張,這中間還有不少環節,比如說,邀請了廈門大學的陳支平教授為廣州大學學生做一次演講,讓歷史系主任王麗英邀請主持工作,同時為配合新聞媒體的報導,在十三行研討會日程緊張進行的同時,抽隙約請了中山大學黃啟臣教授和澳門大學歷史系范岱克教授作訪問。
主題報告中,我們依舊可見到蔡鴻生教授、趙令揚教授、范岱克教授等人的精彩發言。蔡鴻生教授和趙令揚教授屬於睿智型人物,語言中飽含著發人深思、啟迪他人的精髓思想。蔡鴻生教授關注他人沒有關注到的研究層面,趙令揚教授從宏觀上解讀廣州、十三行在中西交通史上的地位。范岱克和蘇精教授那一類則是在史料的考據、運用上讓人嘆服,范岱克精通各種語言,能夠遊刃有餘地將行商的研究剖析清楚,蘇精教授對原始檔案的解讀令聽眾嘖嘖稱讚。而黃啟臣、趙春晨教授的發言又讓人感受到他們的學術扎實及研究視角的獨到。
由於分工的時候是負責照相的,必須在幾個會場之間走動,並沒有機會像在廣州高峰論壇那里能夠仔細地靜靜地聽聽學者專家的發言。但還是能夠隱約地聽到一些真知灼見,雖不如論壇那樣精闢與思辨,但學術氣味濃厚,爭鳴的地方不少。尤其是在幾次會議休息期間,與會專家學者之間的交談交流,更是頻繁不止。記得在從黃埔古港到荔灣區海山仙館十三行陳列館的路上,各位專家你一言我一語的,各自“交頭接耳”,激動地熱議其各種話題,坐在其中的我,甚感慚愧,由於忙碌與會務工作,此一刻忙裡偷閒,也就無暇交流,更爭取時間小憩一會兒,但已經明顯地感受到了這種氣氛的濃烈。
(章文欽教授作總結)
與廣州高峰論壇相比,十三行國際研討會的內容相對集中,主題便是與廣州十三行相關的研究,如行商制度研究、行商研究、行商商館區研究、十三行與中西貿易研究、十三行與中西文化、外交等研究,十三行的文獻資料研究等等。如范岱克:广州商人陈安官1751-1790;胡文中:在世界贸易博弈中,中国舆论缺位的教训——清代十三行由盛至衰的原因之一;顾伟民、谢放:十三行行商伍氏商名演变初探;王丽英:浅论十三行行商的道教情怀——以伍氏家族为例;蔡孝仁、伍凌立:广州十三行宽和通事馆和蔡信秉、蔡信衍;李云:十三行洋商叶上林家族与伊秉绶;闫晓青:叶廷勋的社会交往及其诗作考——叶氏墓表碑考证;Lisa Hellman, Social relations in the Canton trade- Information flows, trust, space and gender in the Swedish East India Company;Susan E. Schopp, Chop Boats: An Essential Element of the Canton Hongs’ System;耿升:法国大班论广州、澳门与对外贸易;李木妙:广州十三行与清季中西贸易研究;王元林:清代中后期江南外销丝货的国内流通与十三行在外销丝货中的作用;冷东:十三行与影响世界的茶叶之路;谭元亨:封疆大吏对清代对外贸易的作用与影响——以杨宗仁、杨文干、杨应琚祖孙三代为例;李龙潜:试论清代华南海运贸易的特点;张晓辉:命运逆转:清中后期的鸦片商与十三行行商;吴伯娅:广州十三行与入华传教士;赵立人:十三行商人策划“借师助剿”的失败——三合会围攻广州之一幕;广州十三行与中西贸易演进;江滢河:英国的全球战略与澳门——以1816年阿美士德访华为中心;蔡香玉:乾隆末年荷使在广州亲历的国礼与国宴;游博清:战时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的船务管理 (1786-1816);李立凡:1821年 Emily 号事件的报导与传播;郭小聪:十三行行商的负担对中外关系的影响等等。對十三行的研究有了進一步深入的探討,同時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與認識。正如章文欽教授的綜述所認識的那樣,此次十三行的研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總結。
一、从十三行贸易到中国贸易
二、从内部结构到外部结构
三、从经济贸易到文化交流
四、从中国文献到西方文献
五、从史学研究到学科交叉
作者:gzdxg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