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讯 记者李春暐、通讯员周荣嘉报道:继白鹅潭商圈以外,规模可与之媲美的商圈规划已经启动。羊城晚报记者从荔湾区了解到,该区十三行商圈规划已经初步成形,范围之广,涵盖大半个老荔湾。该规划将在近期由区呈交市职能部门。
规划范围包括整个老西关
荔湾区相关部门介绍,为了重塑十三行的文化品牌,谋划荔湾北片老城区的发展,区政府于2009年提出了十三行商圈规划构想及建设思路,区更新办委托了华南理工大学规划建筑设计院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在经过大半年的详细摸查和调研完成方案。
羊城晚报记者了解到,有别于白鹅潭商圈着重于荔湾中南部发展,十三行商圈的规划以北荔湾为依托。
据了解,该规划东以人民路、站前路为界,西临黄沙大道、珠江水道、增埗河,北以铁道为界,南至珠江前航道及沙面以北,总面积约为10.25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包括金花、西村、南源、逢源、多宝、龙津、昌华、岭南、华林、站前、彩虹街等11个街道所辖范围,也就是说原来的老荔湾大半都被划入其中。
荔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行商圈在面积和规模上都可与白鹅潭经济圈媲美,未来将形成支撑区域发展的“两大商圈”。 职能部门将根据现有的交通条件,以适当的方式推进危破房改造;改善商业模式,提升商业档次,优化城市空间形态,促进地区的全面升级。
文化公园建十三行文化中心
提起十三行,不能不提到文化公园。
原十三行范围包括东至仁济路、西至杉木栏路、南至珠江岸边、北至十三行的地区。除丹麦、西班牙、法国、美国等使馆外,还有许多中国洋行。现今的文化公园,也是当年十三行的核心所在地。
多年来,荔湾区人大代表、政协一直呼吁,文化公园应规划展现十三行文化。但由于当时公园仍属市属单位,无法实现。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园近日将划归荔湾区管理,未来这里将建设成为十三行文化展示馆。
批发市场逐渐剥离老城区
在十三行商圈规划范围内,有大量的服装、电子、玉器、中药、鞋业、装饰材料等批发市场。据荔湾区相关部门透露,成规模的批发市场就达68个。
在规划方案中,除鞋业、中药等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一定名气的批发市场,其他低端批发市场将逐步关停。记者了解到,未来批发市场都会转移到站西、站前一带,而由于道路结构与实际情况,旧城区康王路、人民路、中山路一带将不会新开批发市场。
旧城改造清拆置换将难免
荔湾区更新办介绍,在规划的10.25平方公里,危破房多的问题非常明显。片区内居住的大量人群收入较低、居住质量偏低、周边环境也差,未来将会通过清拆置换提升居住环境,提升地块价值。
但更新办也透露,今年年初,市规划部门将荔湾旧城的风貌协调区从原来的3平方公里大幅提升到6平方公里,改造难度非常大,“很多老西关都不希望搬到别处去住,但风貌协调区可以利用的容积率非常有限。难以兼顾发展和回迁”。他表示,区内对此仍在进行争取。
据羊城晚报记者了解,中山路以南建筑由于历史人文气息较浓,将可望得到成片保护。而中山路以北,内环路广铁南站地块一带,有关部门认为保护价值较低,将可能建成密集型居民置换区。规划还提到,在中山路以南、中山大道、康王路、黄沙大道一带的“插花地”,可适当放宽建筑密度,但一定要控制高度,原则上不能超过原建筑物。
区更新办也透露,一旦进行拆迁,今年兴建的西湾、茶滘也将可能成为置换地点。
许多“广州家底”被纳入圈内
在十三行商圈项目内,也犹如一个文化仓库,包括陈家祠、华林寺等“广州家底”都在其中。据了解,里面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9处,老字号7处。区文化部门表示,未来将肯定对这些场合进行保护,挖掘这些文物资源的价值,加以合理利用。
作者:gzdxgly
|